推荐人:丁海军 后塍街道宣传文明办工作人员
推荐语:2008年,祁德华从江苏滨海来到后塍街道学田村,成为当地一名种田大户。16年来,祁德华深深热爱着“第二故乡”的这片土地,他为学田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也为村里的青少年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大地,在后塍街道学田村的田间地头,绿油油的小麦在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脚踩在田埂上,感受微风拂过,祁德华的心里满是对又一年丰收季的期待,“这两天降雨充足,为小麦生长提供了充足水分,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今年61岁的祁德华来自江苏滨海,2008年,带着满腔热血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祁德华来到学田村,成为一名种田大户。
在学田村承包土地后,祁德华干劲十足,“农业是农村的根基,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祁德华很快就融入了“第二故乡”,他积极与当地的农民交流,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探索更科学的种植模式,不断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益。
祁德华正在给孩子讲解水稻知识 资料图片
为多种粮、种好粮,祁德华努力在农机和粮食品种上做文章。随着种植规模的越来越大,祁德华在学田村承包的土地达到300余亩,“靠人力耕种,成本高、效率低。”祁德华开始意识到使用农业机械的重要性,他先后采购了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通过机械强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祁德华种粮的效益一年超过一年,吸引了村里其他农户的注意,农户们纷纷上门“取经”。热心的祁德华将自己的种粮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祁德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承包200余亩土地种起了瓜果蔬菜,草莓、番茄、香瓜、西瓜……祁德华的土地上一年四季均有产出,“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看到地里硕果累累,心里感到特别踏实。”
农业产业走上了正轨,祁德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深知,农业的未来在于青年,而青年的未来在于教育。因此祁德华特别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对孩子们来说,能亲近大自然,也能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将来能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无论多忙,祁德华都会挤出时间,带领学田村的青少年参观农田,讲解农作物的生长、种植技术等。每次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向祁德华提问,他总是不厌其烦,用生动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在他们的心里,播种下一颗颗爱农业的种子。
在祁德华的带动下,学田村的青少年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还培养了对农业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祁德华的善举也感染着学田村其他党员干部和群众,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科普教育的行列中。
“我始终认为,农业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挑战的事业。”祁德华告诉记者,“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热爱生活和工作的心。”祁德华的话语很朴实,却以自己16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勤劳的双手兑现了自己对乡村、对土地的承诺,他说:“张家港是我的‘第二故乡’,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在这片热土,施展才智,振兴乡村。”(融媒记者 张纯 通讯员 童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