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三方共同签订《联合共建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合作协议》,在朱熹园举办以“两个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题的首届武夷论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华文明史、全球文明史等维度跨学科讨论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湖南省常德市考察调研时强调:“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集中蕴藏在中华原典之中,正是这些经典成功构建了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外化为礼乐习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对这些经典进行阐释和活化,我们能让中华民族精神在时代变迁之中永葆鲜活的生命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仁者爱人”“天下为公”“为政以德”“亲仁善邻”……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中华文明因此而不断彰显出自己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从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到三代礼乐文明,从周孔之道到朱王之学……这些文化思想瑰宝,蕴含着中国人的求真务实、修齐治平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需要从历史纵深来宏观分析,从文明根源处来理解,也需要横向结合每一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制度习俗、经济政治等层面来整体把握,还需要与人类历史上的诸多类型文明体进行对比研究。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是动态的,深刻把握这一联系,就需要将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要构建人与人、群与群、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更为和谐的关系,走出一条更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新路。面对这样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需要重视中华文脉的赓续,以之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使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今天,我们正在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尤其是面对数字时代的年轻人,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文化传承、文明传播的形式与渠道,根据数字传播的特点,用好声光影,将艺术创造力、技术表现力、思想感染力充分结合,实现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有机统一,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中华民族精神深深烙刻在青年人的心里。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今天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活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建设根植中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华建光/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吴玉章课程思政工作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首席专家)